一、规范适用范围
适用对象:金属套管长度 ≥500 mm 的廉金属铠装热电偶(K、N、E、J、T型等)。
测温范围:-40℃ ~ 1100℃。
校准对象:新制造、使用中及维修后的铠装热电偶。
二、核心计量特性要求
常温绝缘电阻
热电极间及电极与金属套管间绝缘电阻 ≥1000 MΩ·m(20±15℃,湿度≤80%)。
示值允差
根据分度号及温度区间分级(1级/2级),例如:
K型(-40~375℃):±1.5℃(1级)或 ±2.5℃(2级)
E型(-40~375℃):±1.5℃(1级)或 ±2.5℃(2级)
允差表详见规范附录E。
热响应时间(动态性能)
要求 ≤180秒(常规直径),超细铠装丝需通过精密恒温槽验证。
三、校准条件与设备
环境要求
温度:15~35℃,波动 ≤1℃/小时;湿度:≤85% RH。
标准器配置
主标准器: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或标准铂铑10-铂热电偶。
电测设备:0.02级及以上数字多用表。
温场源:高温炉(温场均匀性 ≤1℃/60mm)或恒温槽。
配套工具
冰点恒温器(参考端0℃控制)、补偿导线(修正值需校准)。
四、校准方法与流程
校准点选择
覆盖被测设备工艺温度范围,按 150℃间隔 布点(如500℃、650℃、800℃)。
禁止外推法:不可在实测温度范围外推算偏差。
操作步骤
① 预处理:检查外观及绝缘电阻,新制偶无需退火(试验证实退火影响≈允差10%)。
② 布场:标准器与被校偶置于均温块/管式炉中心,插入深度 ≥300mm。
③ 测量:恒温后(波动≤0.2℃/min),正反顺序读取热电势值(4次/点取平均)。
④ 偏差计算:
五、结果处理与复校管理
校准证书内容
示值偏差、扩展不确定度、环境参数(温湿度/大气压)、溯源有效性声明。
不确定度评定
包含标准器误差、温场均匀性、重复性等分量(示例见规范附录G)。
复校周期
常规使用:6个月
高频/严苛环境:3个月
维修或更换核心部件后:立即校准。